成语意思徒手抓住白狼。指无本买卖
成语出处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我们都是急性子,无利不起早,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。”
成语意思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
成语出处《南史·后妃传下·梁元帝徐妃》:“萧溧阳马虽老犹骏,徐娘虽老犹尚多情。”
成语意思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。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5回:“前面弯弯曲曲,尽是羊肠小道。”
成语意思臂:胳膊。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。
成语出处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?”
成语意思巍然:极高的样子;屹立:山势直立高耸。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,不可动摇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三节:“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,环列皆小蛮夷,与他方大国,未一交通。”
成语意思寿终:活到老死;正寝:旧式住房的正屋。原指老死在家里。现比喻事物的灭亡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1回:“纣王立身大呼曰:'你道朕不能善终,你自夸寿终正寝,非侮君而何!”
成语意思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。比喻代人受过。
成语出处张平《抉择》:“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?”
成语意思矫:纠正;枉:弯曲;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弯向另一方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;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成语意思昭然:明明白白的样子;揭:高举。形容真相大白;非常明显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”
成语意思自始至终一个样子。指能坚持;不间断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 到洽传》:“明公儒学稽古,淳厚笃成,立身行道,终始如一。”
成语意思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
成语意思秀:特异;优秀。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。
成语出处清 余怀《板桥杂记 丽品》:“崔科,后起之秀,目未见前辈典型,然有一种韶令之致。”
成语意思荒诞:荒唐离奇;极不真实;不经:不合正常的情理。形容说话荒唐;毫无根据。
成语出处明 张岱《家传》:“与人言多荒诞不经,人多笑之。”
成语意思了:完结;了结;不了:不结束;不过问。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。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、事情不过问;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。
成语出处宋 叶少蕴《避暑录语》上卷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,故有‘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是鲁公’之言,人以为是戏谈。”
成语意思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(衣:穿衣;冠:戴帽)。指品德败坏;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不但衣冠中禽兽,乃禽兽中豺狼也。”
成语意思天生:天然生成。丽质:美丽的姿容。形容女子妩媚艳丽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”
成语意思割爱:放弃心爱的东西。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
成语出处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爱情嘛,不管早晚,不分先后,我忍痛割爱。”
成语意思从眼前飘过的云烟。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
成语意思刮目:擦眼睛,表示用新眼光看人。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