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怅然:失意;懊恼。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;好像丢了什么似的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牛成章》:“主人视其里居、姓氏,似有所动,问所从来。忠泣诉父名,主人怅然若失。”
成语意思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,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(1)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。(2)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糟糠,酒渣及穀皮,指粗劣的食物。糟:酒渣。糠:谷皮。贫穷时,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
成语意思捉摸:揣测;预料。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;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。
成语出处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人部四》:“及一厕足,不能自返,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青绿无际。
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;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
成语意思忍:忍受;忍耐;无:无法。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》:“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可忍!”
成语意思亡:丢失。在岔道上跑丢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复杂;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;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。
成语出处《列子 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
成语意思在大海里捞一枚针。比喻范围大;没有线索;事情很难办成。含有白费力气之意。
成语出处明 王錂《春芜记 定计》:“觅利如大海捞针,搅祸似干柴引火。”
成语意思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
成语出处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”
成语意思永远不能恢复。万劫: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。万劫指万世;永远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莫将等闲空过时光,一失人身,万劫不复,不是小事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。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:“而且他[佘小观]赌品甚高,输得越多心越定,脸上神色丝毫不动。又欢喜做‘清一色’。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。”
成语意思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;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。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;只是片面了解。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方正》:“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
成语意思胜:尽。数也数不过来;形容极多。也作“不可胜计”。
成语出处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中》:“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。”
成语意思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;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;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;就不容易接受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息夫躬传》:“唯陛下观览古戒,反覆参考,无以先入之语为主。”
成语意思孺子:儿童。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。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
成语出处郭小川《登九山》:“人在变,思想在变,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。”
成语意思量:计量。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。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 张融传》:“今送一通故衣,意谓虽故,乃胜新也。是吾所著,已令裁减称卿之体。”
成语意思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成语意思辞:告辞;别:离别。没有打招呼;就离开了;或悄悄地溜走了。也作“不辞而行”、“不告而别”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:“于是,大家想不辞而别。”
成语意思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在危急处境下,掩饰空虚,骗过对方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中故事: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,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大在城楼上弹琴。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
成语意思中:折中;庸:平常。儒家的一种主张。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