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。后称男女欢合。
成语出处战国楚·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。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成语意思无可奈何;不得不这样做。万:绝对;万万。
成语出处明 焦竑《玉堂丛语》:“汝父欲保全身家,万不得已,姑借我以免祸耳。”
成语意思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成语意思乔:乔木;枝干高大的树木;乔迁:指鸟儿飞离幽谷;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。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。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。鸟鸣嘤嘤,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
成语意思惑:迷惑;年:年龄。不迷惑的年龄;人到四十岁;称“不惑之年”;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;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外表善良,心地凶狠的人。
成语出处宋·庞元英《谈薮》:“公衮性甚和,平居常若嬉笑,人谓之笑面虎。”
成语意思失:遗失,丧失。失去而又得到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原过》:“是失而复得,废而复举也。”
成语意思站在对岸观看失火。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。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。
成语出处唐 乾康《投谒齐己》:“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斩青嶂冷如冰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年》: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”
成语意思遥遥:很远。指日期遥远得很。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,只剩得千把两银子,而放缺又遥遥无期。”
成语意思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。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与范直阁书》:“学者之于忠恕,未免参校彼己,推己及人则宜。”
成语意思铩羽:羽毛摧落,比喻失败或不得志。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鲍照《拜侍郎上疏》:“铩羽暴鳞,复见翻跃。”
成语意思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
成语出处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其实,月球并无分别,只是半个明,半个暗,盈亏圆缺,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,与月球毫不相干。”
成语意思垂:接近;将近。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。多含有惋惜之意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谢玄传论》:“庙算有余,良图不果;降龄何促,功败垂成。”
成语意思擦:挨。挨着肩而溜走。指没有抓住机会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
成语意思折:挫折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》:“夫节义必穷而后见,如二人之竭力致死,靡有二心,所谓百折不回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从大坛子里捉王八。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。形容手到擒来;轻易而有把握。
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,管叫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
成语意思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。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;迫于形势;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;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袁化中传》:“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”
成语意思打开门就看见山。喻指说话作文;一开始就入正题;不绕弯子。
成语出处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成语意思劫:灾难。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。
成语出处清 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