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死守教条,比喻拘泥成法,固执不知变通
成语出处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因习》:“夫事有贸迁,而言无变革,此所谓胶柱而调瑟,刻船以求剑也。”
成语意思口齿:说话、言谈;伶俐:聪明,灵活。谈吐麻利,应付自如。形容口才好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三回:“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,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,恨不得也身亡命殒。”
成语意思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。指说话狂妄、放肆。也指胡说八道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二回:“宋江听得,慌忙过来看时,却是‘九纹龙’史进,‘没遮拦’穆弘,在阁子内吃得大醉,口出狂言。”
成语意思枯:枯竭。形容人十分饥渴
成语出处《唐诗纪事》:“开妒满饮相献酬,枯肠渴肺忘朝饥。”
成语意思犹克绍箕裘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赵道兴传》:“卿今克传弓冶,可谓不坠家声。”
成语意思说大话。形容说话狂妄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,更不敢上前,且立住脚观看。”
成语意思喻极力修饰词藻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三卷:“毛会侯《浣雪词》,刻翠裁红,务求新颖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‘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’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,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。”
成语意思逊:恭顺;谦逊。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;没有礼貌。
成语出处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6回:“他说我讹他,还口出不逊,打了我一顿,求老爷公断。”
成语意思开诚:敞开胸怀;表示诚意;布公: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。指坦白无私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》: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……开诚心,布公道。”
成语意思作计划要宽裕一些,用起来节省一些。比喻作计划要留有余地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
成语出处《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成语意思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别人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”
成语意思口碑: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;载:充满。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。形容到处受人称赞。
成语出处明 张煌言《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(其一)》:“口碑载道是还非,谁识蹉跎心事违?”
成语意思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。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快牛为犊子时,多能破车,汝当小忍之。”
成语意思嘴说不出话,眼发直。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明·许仲林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那军士见妲己美貌,已自有十分怜惜,再加他娇滴滴,叫了几声将军长,将军短。便把这些军士,叫得骨软筋酥,口呆目瞪,软痴痴作一堆麻,酥酥成一块,莫能动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口呆目瞪”。
成语出处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,半天才小声说:‘我晓得的喃!我又没去戴过红花、吃过油大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能和顺而宽容。
成语出处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三卷:“即邑姜虽贤,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,克逮克容。”
成语意思恰好,不多不少,程度正适合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做事认真,一丝不苛
成语出处刘心武《醒来吧!弟弟》:“当个铁面无私,克丁克卯的检查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