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碧:青绿色;朱:大红色。把绿的看成红的。形容眼花不辨五色
成语出处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》词:“倚阑看碧成朱,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
成语意思刻薄:冷酷无情。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
成语出处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刻薄成家,理无久享。”
成语意思溃:散乱。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;败得不成样子。形容军队惨败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八章:“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,抓住要害猛力击,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。”
成语意思跬步:半步,极短的距离。半步也不离开。形容关系亲密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三宝四宝又甚相爱,稍长即跬步不离,小家不知别嫌疑。”
成语意思《书·胤征》:“威克厥爱,允济;爱克厥威,允罔功。”后因以“克爱克威”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。
成语出处《书·胤征》:“威克厥爱,允济;爱克厥威,允罔功。”
成语意思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。朱,朱衣;紫,紫绶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任命》:“服冕乘祒,兼朱重紫,则若固有之,常如布衣。”
成语意思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,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。
成语出处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一卷:“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及。”
成语意思终:人死;远:指祖先。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天人外制》:“谨终追远,仁也;显亲扬名,孝也。”
成语意思急:突然;转:转变。形容形势、情况等。突然转变;并且立刻顺势发展下去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伯韬!时局到底怎样,各人各有看法!也许会急转直下。”
成语意思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舆服志》:“贵人、夫人、贵嫔是为三夫人,皆金章紫绶。”
成语意思持箕帚,以供扫除之役。借作己妻之谦称。
成语出处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,先生曰:‘臣有箕帚之使,愿入计之。’”
成语意思聚集了一伙人到处惹事;制造纠纷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!动不动聚众滋事,挟制官长!”
成语意思自若:象原来的样子。举动不失常态。形容临事镇定,举动不失常态。
成语出处《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》:“孝恭将发,与诸将宴集,命取水,忽变为血,在坐皆失色,孝恭举止自若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;也指商店资金雄厚;信誉卓著。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。也作“金字牌匾”。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总算一帆风顺,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,还高高挂着。”
成语意思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”
成语意思贤者之间的交情,平淡如水,不尚虚华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;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
成语意思指逃散的士兵。
成语出处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,带枪到处抢劫肇事,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。”
成语意思应:符合。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成语意思(从管中看豹)只看到豹的一个斑点。比喻所见狭小;看不到全面。也比喻从一点推测全貌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王献之传》:“曰:‘南风不竞。’门生曰:‘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!’”
成语意思悃愊:至诚;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实意,毫不虚假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安静之吏,悃愊无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