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瑟:古代一种弹拨乐器。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,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。比喻拘泥死板,缺少变通。
成语出处《文子·五·道德》:“老子曰:‘执一世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犹胶柱调瑟。’”
成语意思节:竹节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。”
成语意思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。同“监守自盗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杨炎传》:“更召他吏绳之,曰:‘监主自盗,罪绞。’”
成语意思朱:朱砂。靠近朱砂的变红。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。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
成语出处晋·傅玄《傅鹑觚集·太子少傅箴》:“故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;声和则响清,形正则影直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。
成语出处清·仇兆鳌《序》:“求其归宿所在,又从而句栉字比之,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。”
成语意思谨:慎重小心;严:威严;毅:坚强。处事事情谨慎持重,严峻果断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猛瑰姿俊伟,博学好兵书。谨重严毅,气度雄远,细事不干其虑。”
成语意思原形容花枝叶的美好。后借称帝王子孙。比喻人的身份及其尊贵。
成语出处唐 王建《宫中调笑》词:“胡蝶、胡蝶,飞上金枝玉叶。”
成语意思嚼:将食物咬烂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。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
成语出处清·张南庄《何曲·序》:“讵能嚼字咬文,又何须之乎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于时江左草创,纲维未举,峤殊以为忧。及见王导共谈,欢然曰:‘江左自有管夷吾,吾复何虑!’”管夷吾,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,相齐桓公成霸业。后来诗文中多以“江左夷吾”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于时江左草创,纲维未举,峤殊以为忧。及见王导共谈,欢然曰:‘江左自有管夷吾,吾复何虑!’”
成语意思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。指人的外在风度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成语意思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。形容决心很大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臣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。
成语出处宋·俞文豹《吹剑录外集》:“故自三代、秦、汉迄我朝,皆以兵得天下,人主皆亲历行阵,习知武事,知居重驭轻之势。”
成语意思犹激浊扬清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洁浊扬清,疾恶好善,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。”
成语意思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
成语出处《尸子 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赍志而殁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范浚《徐忠壮传》:“而率赍志以殁,义士所为悼叹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赍志而殁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赍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
成语意思指华丽的诗文。
成语出处宋·杨万里《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》:“先生半酣染霜免,金章玉句诗空万古。”
成语意思指文章能独立经营,自成一家。
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《魏书 祖莹传》:“文章须出自机杼,成一家风骨,何能共人生活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韩康》:“常采药名山,卖于长安市,口不二价,三十余年。”
成语意思谓时间紧迫。
成语出处《天雨花》第21回:“刻不待时遭大祸,叫我三人那里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