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传到每一家,人人都知道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臣闻教化之流之流,非家至而人说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降:压抑;减损。压抑自己的意志;降低自己的身份;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柳下惠,少连,降志辱身矣。”
成语意思谓谨慎小心、始终一致。
成语出处宋·楼钥《签书枢密院致仕赠资政殿学士正惠林公神道碑》:“心与天通,动有阴相,谨终如始,视险若夷。”
成语意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。犹口是行非。同“靖言庸回”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崇饰恶言,靖谮庸回。”杜预注:“靖,安也;庸,用也;回,邪也。”
成语意思要害:易于致命的部位,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。正打中致命的部位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来歙传》:“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,中臣要害。”
成语意思纡:弯曲、屈抑。降抑尊贵的地位;谦以自处。
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《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》:“乃实由纡尊降贵,自放弃其贵族之特权,以结欢于处士。”
成语意思谓如金玉之明美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应诏宴曲水作》诗:“君彼东朝,金昭玉粹。”
成语意思娴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
成语意思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情况紧急;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李善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成语意思救:救助,援助;恤:体恤,周济。救助和体恤邻国的灾祸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:“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,救灾恤邻,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挟持君主,发布命令。参见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刘善明传》:“魏挟主行令,实逾二纪。晋废立持权,遂历四世。”
成语意思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寒灯小话》:“今得人钱财,视同粪土,岂为谋王图霸,用之以结客乎?抑救灾恤患,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?”
成语意思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。同“疾足先得”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损之井》:“秦失其鹿,疾走先得。”
成语意思捷:快;敏捷;足:脚步。跑得快先得到。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 迎驾》:“自古道:‘中原逐鹿,捷足先得。’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思念远方妻子,盼望相聚夜语。后泛指亲友聚谈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诗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
成语意思兼资:兼有。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。指文武全才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平陵朱云,兼资文武,患正有智略。”
成语意思泾水浊,渭水清。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,显而易见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泾水以有谓水清,故见泾水浊。”
成语意思转:循环变化;丸:指金丹。道家语,指炼得九转金丹。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其一转至九转,迟速各有日数多少,以此知之耳。其转数少,其药力不足,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;其转数多药力成,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。”
成语意思在叙事或转述时,于主要事件外,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成语出处《金瓶梅传奇》第十三回:“汤裱褙道:‘不是奴才夸口,敢怕时日久时,便是王抒亲看,也难辨真伪。 ’遂又加枝添叶,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误国罪唬她,唬得她当场晕死过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