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论说权变之道。
成语出处明·高攀龙《答叶台山书》:“宁禀前哲之矩,硁硁为乡党自好,而不敢谈圆说通,自陷于无忌惮之中。”
成语意思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礼乐记》:“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,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,倘有通元识微之士,能于器数之间,仰溯圣人之蕴者,则有司存焉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农忙季节。
成语出处南朝齐·萧子良《谏射雉启》:“且田月向登,桑时告至。”
成语意思头痒搔脚。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头痒搔跟,无益于疾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甜言蜜语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牧《上池州李使君书》:“故有知之者,有怒之者,怒不附己者,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,怒守直道而违己者。”
成语意思甜蜜温柔的话。
成语出处宋 赵长卿《柳梢青》词:“甜言软语,长记那时,萧娘叮嘱。”
成语意思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高逸传论》:“佛则不然,具缚为种,转暗成明,梯愚入圣。”
成语意思犹日暮途穷。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故倒行暴施之。”
成语意思靦颜:表现出惭愧的脸色。形容丧气失节,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岂可偷生屈节,靦颜天壤邪!”
成语意思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‘然则舜有天下也,孰与之?’曰:‘天与之。’”
成语意思幽:深;赜:幽深难见。探索深奥隐微的事理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抽绎微言,启发道直。探幽穷赜,故故知新。”
成语意思谓上天开导其心意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祸卫国,君臣不协,以及此忧也。今天诱其衷,使皆降心以相从也。”
成语意思缘:缘分。天赐机缘,使男女奇巧遇合婚配,天然巧合的缘分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四卷:“宗保听罢,默然自思,此真天缘奇遇。”
成语意思光有它的名。指有名无实。徒:空;白白地;名:不符合实际的名声。
成语出处宋 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“铨选之门,徒有其名,莫责其实。”
成语意思妇女再嫁时所带的前生子女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3卷:“杨氏是个二婚头,初嫁时带个女儿来,俗名叫做拖油瓶。”
成语意思喻才能出众者。
成语出处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元宵灯宴》:“非画饼,似脱颖囊锥,头角峥嵘。”
成语意思空有名望。指有名无实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“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,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。回报曰:‘乃马良之弟马谡也。’懿笑曰:‘徒有虚名,乃庸才耳!’”
成语意思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。
成语出处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彼此关系密切。
成语出处明 杨士聪《玉堂荟记》下卷:“外而督抚,内而各部,无一刻不痛痒相关,凡奏书所不能及者。”
成语意思桃夭:比喻女性貌美。指年轻貌美的新娘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