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;疑:疑惑,疑心。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”
成语意思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;惑:疑心。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
成语出处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当是不逞之人,曲为口端之说,遂怀市虎之疑,乃致投杼之惑耳。”
成语意思含:衔在嘴里。明珠出于水泽,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。比喻君权旁落,则人人都要谋夺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翟峬传》:“故孔子曰:‘吐珠于泽,谁能不含。’谕君之权柄外假,则毕竟取以为己利,犹出于泽中,谁能不含。”
成语意思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周南 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 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,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’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头足异处”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欲合人心,恐有头足异所之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同遭逆境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钟子翼哀辞》引:“同舟遇风,胡越可使为左右手,况吾民乎!”
成语意思推船在陆地上行,比喻劳而无功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今蕲行周于鲁,是犹推舟于陆也!劳而无功,身必有殃。”
成语意思谓被斩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借兵而东下,杀成安君泯水之南,头足异处,卒为天下笑。”
成语意思调嘴:耍嘴皮。指背地里说人闲话,搬弄是非。
成语出处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
成语意思指帝王说话算数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:“天子无戏言。天子言,则史书之,工诵之,士称之。”
成语意思托足:立足。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:“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,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。”
成语意思灾:灾祸。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天灾物怪,罔彻宸聪,国计民生,莫关圣虑。”
成语意思贪赃:官吏接受贿赂;枉法:歪曲和违背法律。指贪污受贿;违法乱纪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:“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,贪赃坏法,饮酒非为。”
成语意思乌: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故称太阳为金乌;兔: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,故称月亮为玉兔。形容光阴迅速流逝。
成语出处唐 韩琮《春愁》诗:“金乌长飞玉兔走,青鬓长青古无有。唐 韦庄《秋日早行》诗:“行人自是心如火,兔走乌飞不觉长。”
成语意思无边:无限;岁月:风和月亮,泛指景色。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。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。
成语出处元 方回《送周府尹》:“几许烟云藜杖外,无边风月锦囊中。”
成语意思鬓: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;鬟:环形发髻。形容女子头发的美。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。
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《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》:“花边雾鬓风鬟满,酒畔云衣月扇香。”
成语意思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骄者玩兵黩武,穷泰极侈。”
成语意思炳:形容有文采;雕龙:擅长写文章。文章写得很出色,极富文采
成语出处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质侔和璧,文炳雕龙,耀天邑,衣锦旧邦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帏箔不修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毕众敬传》:“诸毕当朝,不乏荣贵,但帏薄不修,为时所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帷薄不修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》:“内乃帷箔不修,衽席无别,遂使帝心荡于上,人心怨于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