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不敢声张和申辩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王藻传》:“其人虽众,然皆患彰遐迩,事隔天朝,故吞言咽理,无敢论诉。”
成语意思谓起始、发端相同而趋向、终结不同。
成语出处明·何景明《寄粹夫》诗之一:“君就河内栖,予从关西役;同源异流止,抚事乘心迹。”
成语意思天姿:天生的姿色;国色:女子美色冠绝全国。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。
成语出处《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颜夫人者,妪盈女也,国色也。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修短得中,天姿掩蔼,容颜绝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兔起鹘落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佛光普照大师塔铭》:“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,学徒奔凑,机锋相加,如兔走鹘落,瞬目辄失。”
成语意思传:符信。指弃官而去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以谏争不合,投传而去。”
成语意思济:渡水。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成语意思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,不能对别人说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女姑姑》第二折:“你又青春,我又年少,则除是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。”
成语意思天:天字是《千字文》首句“天地玄黄”的第一个字。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。比喻最高的、最大的或最强的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天地玄黄”
成语意思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没有别人知道。
成语出处元·杨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须知咱名讳,尽忠心天知地知。”
成语意思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。
成语出处《孔子家语·五仪》:“存亡祸福,皆己而已,天灾地妖,不能加也。”
成语意思灾:灾祸;孽:灾殃。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高祖纪》:“天灾地孽,物怪人妖,衣冠钳口,道路以目。”
成语意思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三折:“颇奈李密无礼,你逃灾躲难,到于此处,倒毁骂吾神。”
成语意思与神仙交往。
成语出处《云笈七签》卷四七:“太上四明,九门发精,耳目玄彻,通真达灵。”
成语意思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。多用作赌咒语。诛:杀死。
成语出处宋 朱晖《绝倒录》:“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则天诛地灭。”
成语意思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成语意思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,重新做人。
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铭》:“里中少年有殴母者,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,置之重典,少年惧,叩头流血请教,公乃许之,而其人亦痛自创艾,卒为善士,为乡里所重如此。”
成语意思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崔诰传》:“比年以来,天灾地变,都在秦凉。”
成语意思自然纯真;毫不造作。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。天真:心地单纯;不虚伪做作;烂漫:坦率自然。
成语出处宋 龚开《高马小儿图》:“此儿此马俱可怜,马高三齿儿未冠,天真烂熳好容仪,楚楚衣装无不宜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天之僇民”。受天惩罚的人;罪人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孔子曰:‘丘,天之戮民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