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。形容执法严厉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本道言出如箭,执法如山,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。”
成语意思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
成语意思犹治国安邦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间有古之长仆,亦有治郭安邦之功,救世保民之力,其形象概亦毁之,其意何也?”
成语意思故意装成疯疯癫癫,傻里傻气。同“装疯卖傻”。
成语出处郑振铎《桂公塘》八:“贾余庆在饮酒中间,装疯作傻,诋骂南朝人物无所不至,用以献媚于铁木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支分节解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刘大櫆《乌程闵君墓志铭》:“又善于诱掖,其言批豁畅朗,支分族解,騃童钝夫闻之,咸如梦寐惊觉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酌古斟今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冯桂芬《邵步青医学三书序》:“步青先生著有《四时病机温毒病说》,重订《万氏女科三书》,发挥经旨,无奥不显,酌古参今,易施于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衣服、饰物华丽、光采四射。珠、宝:指首饰;光、气:指闪耀的光采。
成语出处清 漱六山房《九尾龟》:“簪饰虽是不多几件,而珠光宝气,晔晔照人。”
成语意思指自甘堕落,不求进取。同“自暴自弃”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演说录》:“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,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,所以自甘暴弃,说中国必定灭亡,黄种必定剿绝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十分刻毒。
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6回:“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,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武器等待命令。形容时刻准备战斗。
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》:“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,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2回:“你前程有在,但须澄心猛省,不可自甘堕落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干脆利落,坚决果断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:“邓九公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,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,真是大有见识,暗暗的佩服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斩木揭竿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坚瓠补集·关社引》:“维兹六月,忽有斩竿揭木之事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兵器,拍击船桨。形容杀敌心切,志节慷慨。
成语出处清·浴日生《海国英雄记·坐朝》:“便凭着这肝胆轮囷,枕戈击楫,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!”
成语意思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(告:表明;奋勇:鼓起勇气)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,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!”
成语意思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五卷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抓乖弄俏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,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、王夫人等。”
成语意思谓准备杀敌复仇。剚刃,用刀剑插入物体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此则枕戈剚刃之事,秦赵已不能施于白项,而汉族犹可施于满洲,章章明矣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兵器,哭泣见血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杀敌雪恨。
成语出处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枕戈泣血,志在复雠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枕戈坐甲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龙翰臣《复唐子实书》:“今日之事,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,因一邑而累及一省。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,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,抑郁不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