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整饬自身做出榜样,以为下属示范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十回:“为此拿定了主意,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,好等他们出去,整躬率物,出身加民。”
成语意思震动古人,显耀当世。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。
成语出处清·谭嗣同《仁学》四六:“美释黑奴而封之……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。”
成语意思烁:光亮的样子。震动古代,显耀当世。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。
成语出处清 谭嗣同《仁学》:“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坏人破坏捣乱,无事生非,制造事端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答袁萚庵》:“今人于开场一出,便欲异人,乃装神作鬼,作怪兴妖。”
成语意思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》第十节:“布打城既克复,奥俄军奋战益力,众寡悬绝……此匈加利千钧一发之时也。”
成语意思朝:早上。早晨刚变过,晚上又改变。形容施政或言行经常变动不定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回:“适来又在王伯当面前,说他做人好,怎么朝更夕改,又说他不好?”
成语意思指有较深入的了解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79回:“惟有第四件最难,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;不但出首,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武器,咽着血泪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报仇杀敌。
成语出处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贼氛未殄,主上焦劳,凡为臣子,皆当枕戈饮血,共愤同仇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瑶台第一层》词附某侍卫《王孙传》:“某王孙者,家城中,珠规玉矩,不苟言笑。”
成语意思归:终归。指任凭如何打算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老爷似乎也不以为可,但左归右归,总归不出个道理来。”
成语意思鬼鬼祟祟;使用欺骗的手段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商议定了,做鬼做神,来弄送我。”
成语意思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回:“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,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。”又第四三回:“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。”
成语意思摘:选取。指摘古今。形容才气纵横,议论锋利
成语出处清·徐麟《长生殿序》:“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,交游宴集,每白眼踞坐,指古摘今,无不心折。”
成语意思疐:同“踬”,颠踬;跋:踏,踩。比喻进退两难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两造交哄,势极汹汹,我政府疐后跋前,莫知所适。”
成语意思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。也形容情况复杂。
成语出处宋 吕祖谦《东莱博议》卷一:“陪朱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,纵横交错。”
成语意思夺取魂魄性命。形容魅力极大。
成语出处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十三回:“我活了四十多岁,才只见了这样个伶俐俊俏、追魂夺命、爱杀人的一位小堂客。”又第七十九回:“再看香裙下面,偏又配着周周正正、瘦瘦小小、追魂夺命一对小金莲,正是洛神临凡,西施出世。”
成语意思放虎出笼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,贻患无穷。
成语出处《续资治通鉴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:“辽王托克托,乘国有隙,诛屠骨肉……如令归藩,臂之纵虎出柙。”
成语意思装潢:原指裱糊字画,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;门面:指外观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。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,装点着门面。”
成语意思张皇:慌张。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:“里有妇人饮此者,方张皇莫措,忽一媪排闼人曰:‘可急取隔壁卖豆腐家所磨豆浆灌之。’”
成语意思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成语出处汉 晁错《上书言兵事》:“夫以人之死争胜,跌而不振,则悔之亡及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