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赞不绝口”。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六十一回:“丁大爷听了,越想越是,不由的赞口不绝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真知灼见”。正确透彻的见解。
成语出处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平素具有灼见真知,临时乃能因材器使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每探赜析微,穷极理性,罔间晨夕,自谓针芥之投,庶儿终始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他竟要弄得到一处,这人也就算个遭劫在数的了!”
成语意思谓商讨、研究经史。
成语出处清·方苞《送王篛林南归序》:“至则解衣盘薄,谘经诹史,旁若无人。”
成语意思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。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二位如再喧哗,不独耽误娇音妙舞,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。”
成语意思众人交相赞美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列公,你看只一个长姐儿,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,众口交赞,可见‘声气’这途也不可不走的。”
成语意思交:俱,共。许多人一致推荐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玄宗见众口交荐李白之才,便传旨赠李白以五品冠带朝见。”
成语意思众人一致责骂。
成语出处清 夏燮《中西纪事 海疆殉难记上》:“牛督拥兵护逃,众口交詈。”
成语意思众人辗转述说。
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就是不幸受伤身死,众口交传,全国哀痛,还要铸几个铜像,立几个石碑,万古流芳,永垂不朽。”
成语意思属纩: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,以验证他是否断气;含饭: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。代指入殓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60回:“不孝于先严见背之日,未获属纩含饭,是尚何以靦颜而为人子也耶!”
成语意思纷纭:多而姑乱。人多嘴杂,议论纷纷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纤》:“君无二心,妾岂不知?但众口纷纭,恐不免秋扇之捐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哑口无言。
成语出处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止渴思梅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拒敌》:“止渴望梅,究有何益,此诚吾党大不幸了!”
成语意思大家所说的都一样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9回:“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,一路携老挈幼,头顶香盘,挨挨挤挤,众口同声攀留元帅,哭声震地。”
成语意思执:拿着;柯:斧头柄;伐:采伐。手执斧头去采伐。指给人做媒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,给安龙媒、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。”
成语意思鸩:毒酒。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
成语出处清·壮者《扫迷帚》第24回:“若虑迷信一破,道德堕落,必以保存为得计,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,欲疗疮而剜肉?”
成语意思见“铢积寸累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朱 熹《朱子语类·朱子一 》:“扬某自十四五岁时,便觉得这物事是好底物事,心便爱了。某不敢自昧,实以铢累寸积而得之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铢称寸量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默觚上·学篇八》:“铢量寸度,石丈必差,操券责偿,曷以见天地之大哉。”
成语意思卓荦:特出;不群:跟一般人不一样。指才德超出常人,与众不同
成语出处清·黄宗羲《翰林院庶吉士子——魏先生墓志铭》:“子一风神杰出,少受学于子敬,卓荦不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