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披荆斩棘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吐蕃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,蕃育子孙至数百万。”
成语意思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。指坚贞不二的标志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3回:“这监门口也盖不得那贞节牌坊。”
成语意思窍:比喻事情的关键。掌握时机和关键。形容人机灵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0回:“你又知机识窍,见景生情,这事大有可成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成语出处元·脱脱《宋史》卷一百七十九:“当时漕司不量州军之力,一例均科,既有偏重之弊,于是郡县横敛,铢积丝累,江东、西之害尤甚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成语出处陈夔龙《梦蕉亭杂记》卷一:“厥后遭际时会,擢授京尹。”
成语意思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。
成语出处清·叶廷琯《吹网录·宁古塔纪略》:“至汉槎赐环之事,桭臣言同社诸公,如宋右之相国……固不忘故旧,而其中足趼舌敝,以成兹举者,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。”
成语意思确凿:确实。证据确实可靠,无法否认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尸场检验,证据确凿。且并未用刑,尔兄自认斗杀,招供在案。今尔远来,并非目睹,何得捏词妄控。理应治罪,姑念为兄情切,且恕。不准。”
成语意思症结:肚子里结块的病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
成语出处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阎若璩》:“沈潜二十余年,乃尽得其症结所在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梁提督》:“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,士卒各怀一铁钉,踵迹相接,攀钉而上。”
成语意思志向高洁,品行端正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年十六,受业长安,志美行厉,诸儒号曰圣童。”
成语意思蚕吐丝作茧,把自己裹在里面。比喻做事自陷困境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》:“此鬼沾沾于遗蜕,殊未免作茧自缠。”
成语意思从今以后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饮冰室诗话》:“寄语某君,自今以往,更委身于祖国文学……苟能为索士双亚、弥尔顿,其报国民之思者,不已多乎?”
成语意思指争强好胜,爱出风头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4回:“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成语意思指对罪犯加重处罚。
成语出处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五回:“你为着吃烟,这才犯法,我们来拿你,倒来吃你的烟,本官知道,办起来罪加一等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老儒故善治生……铢积锱累,得四十金。”
成语意思幼年时的好朋友(总角: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分两边扎成形状如角的髻)。
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莫逆之交不足恃矣,然总角之交,应非泛泛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捉衿见肘”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方文《赠孟六玕明序》诗:“近前一语忽大笑,针芥之合良非轻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2回:“晴雯笑道:‘也不用我唬去,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拙嘴笨舌。
成语出处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》卷三:“咬文嚼字,秀才当行;拙口笨腮,农人本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