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。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,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,在人家坐冷板凳,做猢狲大王,已经天悬地隔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重峦迭嶂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回:“看那山势,虽不比梁山广,却也险峻,周围重峦复嶂,只有山前一条大路。”
成语意思犯:冒犯。违抗尊长或朝廷,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
成语出处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1回:“智者称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。”
成语意思泄漏机密或消息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5回:“今愿陛下守口如瓶,不可提起,万一走漏风声,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,以博圣恩眷宠。”
成语意思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成语出处《天讨·望帝》:“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,昭聋发聩,正义浃乎寰宇,回响振乎栈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
成语出处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15回:“这个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来了,只怕老爷要将小姐许配与他,你我不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吗?”
成语意思见“重温旧业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回:“再嫁呢,还是住家?还是索性大张旗鼓的重理旧业?这倒是个大问题。”
成语意思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。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。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六:“至于交通声气,号召生徒,祸枣灾梨,递相神圣,不但有明末造,标榜多诬,即月泉吟社诸人,亦病未离乎客气矣。”
成语意思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获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。更生:重新获得生命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
成语意思赂:财物。重视财物而轻视贤能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4回:“我想那秦太师,亦是十载寒窗,由青灯而居相位,怎么重赂轻贤!”
成语意思盘剥:指放债辗转剥削。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6回:“你父亲所为,固难谏劝,那重利盘剥,究竟是谁干的?”
成语意思至理:最正确的道理;名言:精辟;有价值的话。最正确、最有价值的话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俗语云‘揭债要忍,还债要狠。’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,却是至理名言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反复无常,没有节操。
成语出处五代冯道为相,历五朝八姓,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。自号长乐老,着《长乐老自叙》,历陈官爵以为荣,时论卑之。元刘因有《冯道》诗讽之曰:“亡国降臣固位难,痴顽老子几朝官。朝梁暮晋浑闲事,更舍残骸与契丹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独立成为一户人家。指成家自立。多比喻独立出来;另搞一套。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要称我的心,除非自立门户。”
成语意思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。指随逐时俗,而不知返归根本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不通斯例,则古义不完,逐流忘返,则谬说滋起。”
成语意思谓相互推委,逃避责任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钱谷·比较》:“临期听比,无指李推张之弊。”
成语意思祖龙:秦始皇。指秦始皇焚书。比喻一把火烧掉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8回:“将坊间一切刻板,世上一切时文,俱付之祖龙一炬。”
成语意思掀起风浪。比喻制造事端。
成语出处《再生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[郡主]心中本有些须醋,被江妈,作浪兴风煽惑他。”
成语意思指秦始皇焚书坑儒。祖龙,指秦始皇。
成语出处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书痴》:“异史氏曰:‘天下之物,积则招妒,好则生魔:女之妖,书之魔也。事近怪诞,治之未为不可;而祖龙之虐,不已惨乎!其存心之私,更宜得怨毒之报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钟:汇聚;集中;毓:孕育;产生。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6回:“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,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