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恩将仇报,忘恩负义的人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切实际的空论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6回:“这位钦差年纪又轻,不过上了几个条陈,究竟是个‘纸上空谈’,并未见他办过实事,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,去办这个大事呢!”
成语意思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,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,再从中捞取好处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偏一点儿他们就‘指桑骂槐’的抱怨;‘坐山看虎斗’,‘借刀杀人’……都是全桂子的本事。”
成语意思只:单。指单有一双手而没有武器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三回:“此时只手空拳,如何抵挡。”
成语意思白白地失掉机会。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嘨亭杂录·木果木之败》:“兵家之事,宜于乘锐直进。若不审敌势,坐失机宜,使兵心至于溃败。虽欲振起,不易得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说话、做事多方掩饰,不爽快。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:“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,你且告诉了我,我自有主意,可不要遮三瞒四的。”
成语意思迎着霜,顶着露。形容奔波劳苦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僦居》:“栉霜沐露多劳顿,喜借得一帆风顺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麇:成群。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
成语出处清·吴跃人《俏皮话》:“一日诸事麇集,几至调排不开。”
成语意思不可能避免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活地狱》第九回:“或者阳示和好,暗施奸刁的,亦在所难免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。后比喻经常变卦,反复无常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余之币制金融政策》:“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,吾见其朝四暮三,无关宏旨。”
成语意思擎:举。一只手能把天举起。形容本领很大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臾曝言》第111回:“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,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,今观东宫所奏,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,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置:安放。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。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2回:“你我且置身事外,袖手旁观。”
成语意思有文化,懂礼貌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1回:“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,然而‘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’这句俗话,是从小儿听到大的。”
成语意思蜘蛛的细丝,老鼠的痕迹。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90回:“七绝一诗,拖起婚姻,有蛛丝鼠迹之妙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坐失机宜”。
成语出处王闿运《丁锐义传》:“坐失事机,谁执其咎。”
成语意思把自己看得很高(多指身分,学识等)。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6回:“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,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,便不相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指桑骂槐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,指桑说槐,暗相讥刺。”
成语意思把灶上打扫干净。比喻极容易做到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》:“至五昼夜不卧,未尝有怨言,故能以弱胜强,若从灶上扫除焉。”
成语意思用词行文自然妥贴,表达清楚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田《〈明诗纪事戊签〉序》:“其间独照之匠,若荆川、遵岩、震川,变秦汉为欧曾,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