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举动不俗气,不做作。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,堂堂正正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
成语意思金针: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。度:通“渡”;越过;引申为传授。把金针给人。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、诀窍传授给别人。
成语出处元 金好问《论诗》诗:“鸳鸯绣了不教看,莫把金针度与人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。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,计划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请借前箸以筹之。”
成语意思谓身居重要职位。
成语出处《献帝春秋》:“公居轴处中,入则享于上席,出则为众目所属。”
成语意思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
成语出处《隶释·汉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举直错枉,谭思旧制。”
成语意思举:选拔;直:笔直,正直的人;枉:弯曲,邪恶的人。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所以瞻仰明公者,以公聪明仁智,辅相汉朝,举直厝枉,致之雍熙也。”
成语意思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错:废置,罢黜;直:笔直,比喻正直的人。选用贤者,罢黜奸邪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。”
成语意思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”
成语意思揭:举;揭债:借债。用借债的办法还债,亏空会始终存在。形容于事无补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0回:“那才是揭债还债,窟窿常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渐入佳境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顾长康啖甘蔗,先食尾,人问所以,云‘渐至佳境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锦营花阵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一折:“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,险教咱风月无功。”
成语意思晓:告知。到每家每户宣传,使每家每户都知道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魏漠传》:“虽然,疑似之间,不可家至而户晓。”
成语意思绣在锦缎上的回文。指情诗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腮:面颊。像猴子似的尖嘴巴、瘦面颊。形容人长相丑陋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”
成语意思逑:通“仇”,配偶。原指君子的佳偶。现指男子追求佳偶
成语出处《诗经 周南 关睢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
成语意思卷帙:书籍或书籍的篇章。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。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6回:“卷帙浩繁,也恐一时纸价腾贵,赀力不给。”
成语意思京兆:汉朝官名;画:描。指男女或夫妇相亲相爱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臣闻闺房之内,夫妇之私,有过于画眉者。”
成语意思到每家每户;遍及每家每户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论变盐法事宜状》:“臣以为乡村远处,或三家五家山谷居住,不可令人吏将盐家至户到。”
成语意思到每家每户去察看。
成语出处宋·曾巩《洪范传》:“夫天下至广,不可以家至户察,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,盖得其要也。”
成语意思解:脱去;组:古代绑印的绶;解组:解下印绶辞官。辞掉官职,归老田园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8回:“只消婆婆亲写一书,说爹爹因富贵已极,欲解组归田,而意不能决,必得舅公一劝,同为五湖之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