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剪:绞切;竭:干涸。剪断树枝,使支流干涸。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
成语出处《魏书·高闾传》:“堰水先塞其源,伐木必拔其本,源不塞,本不拔,虽剪枝竭流,终不可绝矣。”
成语意思用尽智慧和力量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四》:“臣虽尽力竭智,死不复见于王矣。”
成语意思智:智慧,聪明;竭:完。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君臣》:“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。”
成语意思竭:尽。用尽气力,竭尽忠诚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。”
成语意思谏争:争同“诤”,直言相劝。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,滔滔不绝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二折:“从父令是何由,从君令是何由,冒斧当戈,谏争如流。”
成语意思疾:憎恨。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,而帝每保护之。”
成语意思疾:憎恨。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秦秀传》:“秀性忌谗佞,疾之如仇。”
成语意思敬:尊敬;宾:宾客。像对待宾客那样尊敬对方
成语出处唐·温奢《续定命录》:“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。贞懿贤淑,行修敬之如宾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祖宗。
成语出处《冷眼观》第23回:“杀头固然是没有命吃饭,打屁股也是九宗七祖都不得超生的事。”
成语意思竭尽才智和思虑。
成语出处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策四》:“圣人所极智穷思而以为无奇者,乃就十数肉食之人而询焉,采焉……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。”
成语意思在水井里去寻求火。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,根本达不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成语意思犹积重难返。指长期形成的风俗、习惯、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。用于消极方面。
成语出处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苏松二府田赋之重》:“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,始于景定,讫于洪武,而征科之额,十倍于绍煕以前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
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《陈六事疏》:“近来风俗人情,积习生弊,有颓靡不振之渐,有积重难反之几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
成语意思积:长时间积累下来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风或习惯;不容易革除、改变。
成语出处清 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0卷:“掌禁兵,筦枢要,遂致积重难返,以至此极也哉。”
成语意思拒:拒绝。把人挡在门外,不让其进入,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。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3章:“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,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。”
成语意思家贼:家庭内部的小偷。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。形容内部的奸贼、隐患等难以察觉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》:“问:‘家贼难防时如何?’师曰:‘识得不为冤。’”
成语意思用以称女子眉样美好。
成语出处汉京兆尹张敞为妇画眉甚美,长安中传“张京兆眉妩”。
成语意思荆榛:带刺的丛生灌木。放眼望去,都是荆榛。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。也比喻处境困难,障碍重重。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卢文进传》:“文进在平州,率奚族劲骑,鸟击兽搏,倏来忽往,燕赵诸州,荆榛满目。”
成语意思睫:眼睫毛。近得像在眼前一样。也形容事情紧迫。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