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。
成语出处明 许三阶《节侠记 闺忆》:“你我蓬飘岭南,岁月蹉跎,音书断绝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随方就圆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·恭孝仪王大节》:“濮祖之后,性比山麋,貌同野瘦,随圆就方,似无惟有。”
成语意思谓了却前缘,得到结果。旧有因果报应之说,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。
成语出处宋·晁瑞礼《柳初新》:“共伊合下,深盟厚约,比望收因结果。”
成语意思静:平静;息:平息。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树欲静而风不息,子欲养而亲不在,皋鱼增感。”
成语意思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。同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。
成语出处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树欲静而风不停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往而不来者,年也;不可再见者,亲也。”
成语意思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。同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1卷:“王爵笑道:‘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,便动动也不妨。’尼姑道:‘相公休得取笑!’”
成语意思绳:纠正;戒:警戒。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
成语出处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遣音》:“依条按法,想绳一戒百谁不怕。”
成语意思儆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;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成语意思羊胛:羊的肩胛。比喻时间过得很快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:“日入亨羊胛,熟,东方已明。”
成语意思缁:黑衣。因灰尘污染,白衣变成了黑衣。形容灰尘极多
成语出处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衣服类》:“故质改化,曰:素衣化缁。”
成语意思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一折:“终有日时运亨通,封侯拜相,扬名六国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铩羽暴鳞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杨慎《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》:“铩羽涸鳞去安所,缳飞川咏几时同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秦观《谢馆职启》:“束缊还妇,虽蒙假借之和;惩羹吹虀,尚虑谴诃之及。”
成语意思摇:摇动;荡:飘荡。心神恍惚,难以把握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9回:“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,神摇魂荡,口中赞叹不已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山珍海味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5回:“当下山肴海错,不记其数。”
成语意思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,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。见《法华经 普门品》。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兰麝香仍在,佩环声渐远。东风摇曳垂杨线,游丝牵惹桃花片,珠帘掩映芙蓉面。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,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。”
成语意思商羊:传说鸟名。商羊飞舞定有大雨。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
成语出处《孔子家语·辨政》:“且谣曰:‘天将大雨,商羊鼓舞。’”
成语意思色艺:容貌和技艺。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,非常美妙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啭春莺》:“王晋卿都尉既丧蜀国,贬均州,姬侍尽逐。有一歌者,号‘啭春莺’,色艺两绝。”
成语意思谓立嫡长子为储君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立太子恩诏》:“王公卿士,咸以为树元立嫡,有邦所先,守器传统,于斯为重。”
成语意思史鱼:名鲉,字子鱼,春秋卫国大夫,以直谏著名;历:历尽;节:节操。史鱼历尽节操。形容坚持操守,忠贞不渝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史鱼历节,殆无以过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