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意:意思。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3卷:“圆光如日,有炎如烟,周绕我体,如同金刚,文不尽意,犹待诀言。”
成语意思点:涂上一点,表示删去。文章一气呵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纯熟。
成语出处汉 张衡《文士传》:“据令赋一物然后坐,纯应声便成,文不加点。”
成语意思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从甥梁锜墓志铭》:“穆天子羽陵之籍,莫不因条报叶,望表知里。”
成语意思微:小;录:记录。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
成语出处《新五代史·唐庄宗纪》:“而夷狄无文字传记,朱邪又微不足录,故其后世自失其传。”
成语意思灸:灼,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。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柳下季曰:‘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?’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时:时势。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
成语出处宋·苏舜钦《答杜公书》:“今虽能涬然引去,无补于时,亦安是以为嘉事。”
成语意思世:时代。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
成语出处宋·苏舜钦《上杜侍郎启》:“至于谐言短韵,无补于世,不当于齿牙间,使人传言。”
成语意思补:益处,裨益,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。”
成语意思万:很多;失:差错。指非常有把握,绝对不会出差错
成语出处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、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一失。”
成语意思从事农业生产,抑制工商业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郑弘传》:“务本抑末,毋与天下争利,然后教化可兴。”
成语意思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。形容女子发美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题毛女贞》诗:“雾鬓风鬟木叶衣,山川良是昔人非。”宋·范成大《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》:“花边雾鬓风鬟满,酒畔云衣月扇香。”
成语意思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位卑而言高,罪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迅速灭亡。不旋踵,来不及转脚跟。形容时间极短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辙《序》:“晋武帝削平吴蜀,任贤使能,容受直言,有明主之风,然而亡不旋踵。”
成语意思犹亡不旋踵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萧瑀传》:“汉分王子弟,享国四百年。魏晋废之,亡不旋跬。”
成语意思痿:肢体萎弱。肢体萎弱的人不忘起行。比喻意志坚强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韩信列传》:“仆之思归,如痿人不忘起,盲者不忘视也。”
成语意思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。
成语出处《西游记》第六三回:“常言道:‘武不善作’,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,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。”
成语意思没病瞎哼哼。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。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;装腔作势。
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《临江仙》词:“百年光景百年心,更欢须叹息,无病也呻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舞文弄墨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曲笔》:“其有舞词弄札,饰非文过,若王隐,虞预毁辱相凌,子野、休文释纷相谢。”
成语意思碎瓦和小便。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。语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东郭子问于庄子曰:‘所谓道,恶在乎?’庄子曰:‘无所不在。’东郭子曰:‘期而后可。’庄子曰:‘在蝼蚁。’曰:‘何其下邪?’曰:‘在稊稗。’曰:‘何其愈下邪?’曰:‘在瓦甓。’曰:‘何其愈甚邪’曰:‘
成语出处语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东郭子问于庄子曰:‘所谓道,恶在乎?’庄子曰:‘无所不在。’东郭子曰:‘期而后可。’庄子曰:‘在蝼蚁。’曰:‘何其下邪?’曰:‘在稊稗。’曰:‘何其愈下邪?’曰:‘在瓦甓。’曰:‘何其愈甚邪’曰:‘在尿溺。
成语意思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肾。六府:大肠、小肠、胃、胆、膀胱、三焦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凡人三百六十节,九窃,五藏六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