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稳:有把握;操:掌握;胜算:能够制胜的计谋。指有把握取得胜利。
成语出处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成语意思废:停止;寝:睡觉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
成语出处明·崔时佩《西厢记·北堂负约》:“小生只为小姐,忘餐失寝,梦断魂芳,常忽忽如有失。”
成语意思稳:稳当地;操:拿着;掌握。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。比喻有胜利的把握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
成语意思出:超出;右:上,古代以右为尊。没有能超过他的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帝纪下》:“贤赵臣田叔、孟舒等十人,召见与语,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受宠若惊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殷芸《小说》第二卷:“恐泊泥以浊白水,飘尘以乱清风,是以承命倾筐,闻宠若惊。”
成语意思用以言竹之繁茂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齐鲁千亩桑麻;渭川千亩竹……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夫照镜子见眸子,微察秋毫,明照晦冥。”
成语意思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,笔势圆转,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。后人因以“吴带当风”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。
成语出处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论曹吴体法》:“吴带当风,曹衣出水。”
成语意思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,技高一筹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你不辩贤愚,无毒不丈夫。”
成语意思卒:完毕,终了。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想念父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:“亲在河阳,仁杰在太行山,反顾,见白云孤飞,谓左右曰:‘吾亲舍其下。’瞻怅久之,云移乃得去。”
成语意思畏:害怕,畏惧。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。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?都是些畏刀避箭的。”
成语意思掉:摇动。尾巴太大,掉转不灵。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,无法指挥调度。现比喻机构庞大,指挥不灵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”
成语意思枉:弯曲;直:伸直;寻:古量名,八尺。屈折的只有一尺,伸直的却有一寻。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,以求得较大的好处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枉,屈也;直,伸也。八尺为寻,所屈者小,所伸者大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五尺之童”。
成语出处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成语意思文句通顺、用词妥贴。从、顺:妥贴、通顺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文从字顺各识职,有欲求之此其躅。”
成语意思左券: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,双方挌执一联,左券就是左联,常用作索偿的凭证。比喻有充分的把握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
成语意思犹功亏一篑。比喻功败垂成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三坟五典。泛指古代典籍。
成语出处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赏春话别》:“贯串百家诸子,沉酣五典三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