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
成语出处宋·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第四卷:“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,而墨花实不逮,唯长于平远,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。”
成语意思斩掉头部,除去尾部。指将整体分割。也指剩下中间部分。
成语出处叶剑英《伟大的战略决战》:“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,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二折:“好教我负屈衔冤无申诉,只有个椎天抢地号咷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可利用的废物。
成语出处宋 郑樵《上宰相书》:“竹头木屑之积,亦云多矣,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数量多。形容来势凶猛,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9回:“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……车轿人马,浩浩荡荡,一片锦绣香烟,遮天压地而来。”
成语意思豨:野猪。指拼命向前冲,不怕死的人(含贬义)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匈奴侵寇甚,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到处碰壁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九:“政如义理,只理会得三二分,便道只恁地得了,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。”
成语意思说话和善,居心不良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‘嘴甜心苦,两面三刀’,‘上头一脸笑着,脚下就使绊子’,‘明是一盆火,暗是一把刀’,他都全占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针头线脑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二回:“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、念人好处的人,凡是便人回家,不是二两,就是一两,再少也是五钱,分外还有布匹鞋面、针头线脑之类。”
成语意思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
成语出处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访侠》:“官居台省,曾叨宠幸,只为爱山水窠巢,早离脱仕途坑阱。喜你志同心合,志同心合,果然堪敬!和你结师生,共老林泉下,同期大道成。”
成语意思莲的茎中心有孔可通上下,其外正直,不弯不曲。比喻人的心胸宽广,行为端正
成语出处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竭力思索
成语出处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17回:“谡如见大家都不依,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。”
成语意思沾:浸湿、浸染;涂:泥。身体被沾湿,脚被沾上了泥土。形容耕作的劳苦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沾体涂足,暴其发肤,尽其四肢之敏,以从事于田野。”
成语意思乍:忽然;同:一样;异:不同。一会同意,一会不同意,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
成语出处《鬼谷子·飞坩》:“其说辞也,乍同乍异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对亲人的关怀、体贴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,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,凡事倒还知疼着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(多指亲人)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亲生的,正在乎知疼着热,才是儿子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举动偷偷摸摸,不光明正大。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玉搔头 奸图》:“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,毕竟是个奸细。”
成语意思指知天时,通晓地利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地形》:“知地知天,胜乃可全。”
成语意思赜:幽深难见。指探索事物的奥秘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左图右史”。
成语出处明·郑棠《长江天堑赋》:“桂楫兰舟,左图右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