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早晨闻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成语意思尊敬贤才,爱护人民,指尊重知识,爱护人才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蚕而后衣,耕而后食,先人后己,尊贤爱物,南土人士咸崇敬之。”
成语意思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1回:“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,不过想人拜门生,受些礼物。”
成语意思微:细微。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,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刘劭《人物志·九徵》:“圣人淳耀,能兼二美,知微知章。”
成语意思微:细小。彰:明显。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,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。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。亦作“知微知章”、“知章知微”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刚,万夫之望。”
成语意思祖袭武王,尊崇文王。指尊崇祖先。
成语出处南朝梁王中《头陀寺碑文》:“惟齐继五帝洪名,纽三王绝业,祖武宗文之德,昭升严配;格天光表之功,弘启兴复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‘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’”
成语意思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,泛指心术端正,意念真诚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
成语意思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成语意思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敢谏鼓斌》:“声闻于外、以彰我主贤臣良。”
成语意思钻入心里,侵入骨中。形容刺激极深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六回:“一到登场的时节,他把我认做真妻子,我把他认做真丈夫。没有一句话儿,不说得钻心刺骨。”
成语意思指刻苦自励,奋发图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路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十分忠诚。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比目鱼》:“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,未必就肯投降。”
成语意思相信自己,绝不怀疑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为政之日,自信而不疑。”
成语意思拱:环绕,拱卫;北:指北极星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这一张文凭,仿佛有亚当、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,可以遮羞包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低声下气,甘居人下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一方面是芙蓉柔顺,甘于做小服低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低声下气,巴结奉承。
成语出处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,将一杯满饮醉模糊。”
成语意思瘴:瘴气。指瘴气、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猿听经》第三折:“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,念瘴乡恶土,实不愿行。”
成语意思从下到上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党与抗日民主政权》:“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,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,总以能教育群众、纠正错误、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。”